每年的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这些知识学起来。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石,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机构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国家安全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安全不是遥远的"谍战片",而是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防护网"。在数字时代,维护国家安全更需要全民行动!
01
国家安全的内涵
根据《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它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等16个主要领域。这些领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国家安全的整体。
02
生活中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 间谍与情报窃取: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信息搜集,或境外组织和人员在军事、保密单位周边活动,乘机窃取秘密情报和信息。比如,未经授权在军事管理区附近拍摄敏感设施并传播照片,可能会泄露军事机密。
2. 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在网络上随意发布涉密信息,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热点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遭受网络攻击致使重要数据被窃取篡改,都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例如,曾有黑客入侵政府部门网站,窃取公民信息并用于非法目的。
3. 文化渗透与意识形态侵蚀:传播不良思想、恶意诋毁国家形象,以及宣扬极端主义、分裂主义思想,可能会破坏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像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发布歪曲历史、煽动民族对立的言论。
4. 生物安全风险:未经检疫审批私自携带外来物种入境,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例如,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03
维护国家安全,公民能做什么
1.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动态,积极参加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主动学习国家安全知识。
2. 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发现可疑人员或行为,如未经批准的调查、非法搜集信息等,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拨打国家安全举报电话12339 。
3. 谨慎使用网络:不随意连接不明WiFi,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下载未知来源的APP,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不在网络上发布涉密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和虚假信息。
4. 维护文化安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抵制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警惕西方文化渗透,坚决反对任何诋毁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
5. 遵守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在与境外人员交往时,遵守相关规定,不泄露国家秘密。
国家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核心利益所在,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共同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